DB4117∕T 412-2024 火炬松松梢螟防治技术规程(驻马店市)

ID

F902C56A316A4600ACD000ACD66EE620

文件大小(MB)

0.28

页数:

9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9/20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ICSICS,65.020.40 65.020.40,CCSCCSCCS,B 65 4117,驻马店市地方标准,DB 4117/T 412—2024,火炬松松梢螟防治技术规程,2024 - 08 - 23发布,2024 - 09 - 23实施,驻马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 4117/T 412—2024,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驻马店市林业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泌阳县林业技术工作站、驻马店天中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驻马店市林业技术工作站、板桥林场、马道林场等,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德平、汪丽莎、梁鹏、刘方圆、郭军、刘娜、曹魏、徐华新、于河恩、张欣、朱腾娜、关建彬、吴小毛、姜远、施万里、乔邦育、董冠成、刘圆圆、杜参、姜其军、杨顺河、贾萌萌,本文件为首次发布,DB 4117/T 412—2024,1,火炬松梢螟防治技术规程 火炬松梢螟防治技术规程 火炬松梢螟防治技术规程 火炬松梢螟防治技术规程 火炬松梢螟防治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火炬松松梢螟的监测调查、防治技术措施、防治效果评价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火炬松松梢螟防治,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4882-2010 松毛虫防治技术规程,LY/T 1681-2006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DB41/T 719-2012 火炬松栽培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松梢螟,松梢螟(Dioryctria yubella Hampson),属鳞翅目螟蛾科,是松树类的 是松树类的 是松树类的 主要枝梢害虫之一,以幼虫危害枝梢与球果,3.2 受害株率,受害株率指单位面积上林木遭受有害生物危害的株数占调查株数的百分比,3.3 枝梢受害率,枝梢受害率指单位面积上调查出现被害状枝梢数占调查枝梢数的百分比,3.4 虫口减退率,一定数量植株上的总虫口数经防治后该数量植株上已确定减少的虫口数占防治前原有总虫口数的百分比,4 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危害特点,形态特征 4.1,成虫体长为14毫米左右,翅展为28毫米左右,体灰褐色。前翅深灰褐色,翅中肾形斑白色而明显,翅面上有3条明显的灰白色波浪状横带,后翅灰白色至灰褐色,DB 4117/T 412—2024,2,卵椭圆形,初产黄白色渐变为橙赤色,幼虫老熟时体长为22毫米左右,头及前胸背板赤褐色,体为浅褐色或浅绿色,各节着生对称的黑或褐色毛瘤,其上有短刚毛,蛹初期黄褐色,羽化前为黑褐色,具钩状臀刺3对,生物学特性 4.2,一年2代,以幼虫在被害松梢或球果内越冬;发生世代不整齐,有世代重叠现象。大体为:,成虫期:越冬代成虫羽化期5月下旬至6月下旬,第一代成虫羽化期8月上旬至9月上旬,幼虫期:第一代6-7月、第二代8月中旬至翌年5月,危害特点 4.3,以不同龄期幼虫在火炬松树被害枝梢或球果中越冬,少数在树皮缝中越冬,翌年4月初开始活动,在枝梢内越冬的幼虫,在被害梢内继续蛀食,向下蛀到2年生枝条内,部分转到另一新梢危害。5月中下旬化蛹,6月羽化出成虫,卵产在顶芽、嫩梢、叶鞘间、新球果上,卵期7天左右。初孵幼虫迅速爬到旧虫道内隐藏,取食旧虫道的木屑等。3-4天脱皮一次,从旧虫道爬到主梢或侧梢危害,危害时先啃食嫩皮,后蛀入木质部,被害处有松脂凝聚,新梢被蛀后,呈钩状弯曲,后变黄枯萎,引起侧梢丛生。3龄幼虫有转梢危害习性,少数危害球果,5 监测调查,监测范围 5.1,驻马店市火炬松分布区,监测时间 5.2,每年4月中下旬-10月下旬,监测方法 5.3,5.3.1 踏查,在火炬松分布区内,根据不同地形地貌、林分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路线进行踏查,发现受害或疑似受害火炬松即设样地详查。虫情踏查记录表见附录A(资料性附录),5.3.2 样地调查,5.3.2.1 样地调查要求和内容,在踏查的基础上,发现虫情后设样地详查,主要调查受害株率、枝梢受害率、危害程度等。虫情样地调查记录表见附录B(资料性附录)表B.1,5.3.2.2 样地的设置及数量,在同一类型连片的火炬松林面积超过1500亩时,每1500亩设置一个3亩的样地,少于1500亩时,以林业作业小班或山头为单位设置一个3亩的样地,在样地内以平行线隔株法或对角线法随机选取样树30株进行调查,DB 4117/T 412—2024,3,5.3.2.3 样地调查方法 在每株样树的树冠上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各剪取3枝(分上中下)共剪取12枝30 cm~50 cm长的枝条,检查松梢螟危害情况,统计受害株率、枝梢受害率,危害程度 5.4,5.4.1 成灾标准,受害株(梢)率20 %以上,树木死亡率10%以上。参照LY/T1681-2006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执行,5.4.2 危害程度,按照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程度统计方法,危害程度分级标准见表1,表1 危害程度分级标准,受害程度,轻度,中度,重度,备注,枝梢受害率 %(x),0<x≤20,20 <x≤50,x>50,受害株率 %(y),0<y≤20,20 <y≤50,y>50,防治指标 5.5,根据危害程度选择适宜的防治措施。轻度危害时进行人工防治和生物防治;中度危害时进行生物防治或局部化学防治;重度危害时进行综合防治……

……